為風險隱患把脈問診:重大危險源企業安全檢查正式啟動
近日,應急管理部部署啟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2023年第一次安全專項檢查督導工作,對全國近7000家重大危險源企業、2.3萬余個重大危險源全面覆蓋,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風險隱患,為貫徹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打下“強心針”。
把脈重大危險源企業
找準隱患“病灶”
隨著產業發展愈加迅速,重大危險源的分布情況越來越廣泛,具體工作狀態越來越復雜,在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過程中,均易涉及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蝕性的化學物品,容易誘發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險事故,需要及時找準重大危險源的隱患病灶,布局防控體系。
一般而言,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較多,主要集中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原因以及環境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人員缺少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因自身缺乏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而導致的錯誤操作、忽視安全規定等;
物的不安全狀態:項目設施設備管理不足,設備本身存在缺陷或老化,因未及時修復或更換而導致事故;
管理原因: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訓、缺乏應急預案和措施等;
環境因素:因外部環境變化而帶來的安全風險,如采光、通風、溫度、濕度、噪聲、粉塵、輻射及有毒有害物質等。
智慧安全成新療方
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實戰效能
為了深入推進?;繁O管的核心工作,全域覆蓋“兩重點一重大”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工藝、設備、環境、人員等,需要開展信息化建設和技術儲備,利用智慧手段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無盲區的安全監管。在此次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2023年第一次安全專項檢查督導工作的要求當中,就明確要充分運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和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形成線上線下檢查合力。
漢威?;啡蝻L險監測預警防控平臺基于GIS地理信息數據,通過多維度多角度挖掘企業基本信息、?;沸畔?、物聯監測點位信息等內容,實現生產、運輸、存儲、使用、廢棄各個環節的可視化監管,自動分析計算風險指數,推送風險預警消息,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
立足數據采集技術,建設多源數據采集與智能設備管理平臺
對生產經營活動中涉及人員、設備、設施、環境等安全要素的氣體、水環境、氣象、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煙霧等感知設備實時數據和視頻監控信號采集接收,借助各類分析模型算法對數據進行過濾處理和存儲,建立報警邏輯和預警機制,幫助業務系統提供“物聯網”動態感知能力和超前的預測、預知、預警和預控能力。
內置風險評價模型和態勢研判算法,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實現動態監管
通過內置算法自動分析計算風險指數,為風險監測預警、風險智能評估、風險精準預警和風險趨勢預測等功能提供數據支撐,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化、網格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
構建?;奉I域協同共享服務理念,實現信息互聯互通
對關鍵設施設備安全參數、視頻信號、報警信息實現數據采集和傳輸,暢通政府和企業信息網絡,構建縱向從省級平臺到區/縣級平臺,橫向到應急管理廳、公安、交通和環保監管部門,前端到危險化學品企業,建設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應急支撐與計算能力和業務應用系統,提升?;啡蜷]環式監管水平。
重大危險源企業安全檢查行動是一項當下的工作,但企業的安全防控則是貫穿始終、長期推進的重要環節。建設?;飞a—存儲—運輸—經營全域閉環式的管理,不僅能支撐企業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防控監測信息能力,還是滿足各級安監部門動態監管、精準執法、宏觀分析等需求的關鍵步驟,推動營造企業安全生產預防體系長效化、政府監管常態化的新生態。
- 上一篇:警惕“吃人黑洞”:工貿重點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成重點
- 下一篇:返回列表